中興街,在地人所認識的韓國街,雖然每一天上下學都會經過,但對之前的我們來說,就只是一條隨處可見的街道,並未引起我們特別的注意。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究,在我們的心裡,「她」似乎開始有了不同的風貌。 我們「與韓有約」小組從活動開始到現在,陸續進行了許多專題,每一項專題都是由老師帶領著我們,按步就班從計畫討論到付諸行動、完成任務。過程中,透過彭會長生動的介紹,我們相信在最初第一代的華僑來台發展時,對新生活一定也充滿著期許,大家一起胼手胝足,打造了一個韓貨的全盛時期,無奈物換星移,隨著舶來品開放進口、海外旅遊的普及,以及環境發展受限而使得中興街慢慢地沒落了。 經由實地採訪後,發現店家所販賣的商品較侷限於中高年齡層,種類也較偏向於日常生活,也因此會來逛街的年輕族群不多,經營模式幾乎以批發為主。 同時,我們也瞭解到對一些店家來說,「改變」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這也是這幾年彭會長與永和區公所努力進行的方向,所以在每年的十月份舉辦了「韓風文化節」的活動,希望能藉由活動來炒熱整個中興街的人氣,以媒體與製造話題來帶動這條街,進而成為永和的觀光資源,而且這絕非以少數人的力量就可以達成的。 如果以現在的中興街來看,就我們從街頭問卷的結果來看,發現群眾對中興街的印象,似乎還是停留在之前尚未重整的舊印象。這方面,我們的建議是可以像台北火車站的捷運地下街一樣,先是開始推小型的活動,並且要一個接一個的舉辦小活動;活動的內容可以不要很複雜、方式可以不用很盛大熱鬧,但是要"持續"。 同時間也要在宣傳方法的廣度與熱度上多所著墨,若是以永和區來說,街道上的燈桿旗幟不能只有在中興街上宣傳,要將這類的旗幟掛到永和路甚至是到樂華夜市一帶,要加深永和、中和,甚至是連整個新北市、台北市的曝光度。 我們的觀念中,以及現在常見的商業宣傳手法,只要能有效的在消費者腦海中維持一個有熱度的印象,就等同於可以將中興街宣傳、推廣出去。 眼前的中興街所面臨的景況,連彭會長也覺得手腳難伸,或許將來會有個意想不到的「契機」,有可能是新加入的店家給了他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又或者接班的下一代合力於改善現況…等等,讓她再恢復到當年的盛況。 我們希望,像是中興街這一類有歷史、文化意涵的地區指標,可以不斷地發光發熱。讓永和地區的多元文化中,再多一個韓國華僑所帶來的韓國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