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與體驗】訪談過程
訪談過程

們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日星鑄字行」、傳統鑄字工藝及活版印刷的文化,決定進行實地的參觀、訪問和體驗,挖掘出不為人知、網路上沒有的獨家消息。

厲桔菖
鉛字容易因碰撞而損壞,為何都用鉛作為鑄字材料而不用其它的金屬呢?
老師表示:鉛因熔點低,容易取得,所以作為鑄字材料,至於其它的金屬,像錫、銅、木頭也有使用過,但是成本較昂貴,所以不再使用,實際上鉛字並非使用純鉛,而是用鉛混合銻和錫的合金,銻是用來使硬度和流性提高,錫是用來加強流性、光澤、著墨性,而且會依鑄字的機器不同,而將比例做一些細微的調整。

 


林均翰
921大地震時,日星鑄字行所使用的林氏字架,沒有因劇烈搖晃掉任何鉛字,林氏字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與其它鑄字行使用的字架有何不同?
老師表示:所謂的林氏字架是張老師為他這個字架的排列所取名的,至於九二一大地震沒掉任何字下來,是因為林氏字架獨特之處是呈倒V狀和A狀,且字架傾斜約15度。每一家鑄字行的字架傾斜的角度都不同,但傾斜角度越大不代表越好,因為如果太傾斜,手就無法伸到那邊,另外鉛字的重量非常重,有重量,所以才不會掉下來,但是如果地震搖晃愈大,也會承受不了。張老師謙虛的說:「921大地震是因為台北震度只有四級左右,如果是在南部地區,可能就會因晃動的級數過大導致鉛字掉落下來。」

架上的排序原則上都一樣,排序的基本型態通常是按照字典上的部首去排序,有些鑄字行會將排序變成常用字和罕用字,但這樣的排序方法並不合乎工作效率,排序不同處指又再分類不一樣而已。台灣的字架大部分是沿用日據時期的字架的型態,依照人體工學,把大約兩千字的常用字,在剛好一個人伸手可及的範圍來作排列,兩千字中最常用的字約八十幾個字就放在所謂的調格,則其他的鑄字行則是沿用日治時期的排序方法,而日本則是使用假名的排序方式。日星所使用的「林氏字架」是張老師的舅父林先生改良,按照字典的部首排列,所以只要記一套規則,不像其它的鑄字行要記二、三種的規則,在工作效率上也可提升,因為舅父是台中人,所以有的人並不稱為「林氏字架」,而是稱「台中字架」,但張老師位表示對舅父的尊重,認為應該要稱為「林氏字架」。

 


宗祈葳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活字印刷都是凸字,請問有凹字的嗎?為何字體只有宋體、黑體及標楷體呢?請問有使用過其他的字體嗎?
老師表示:一開始也有凹字的,可是因為閱讀的方便與舒適性,便漸漸消失了,到現在只剩下凸字印刷了。至於字體方面,以前有5種,有仿宋體、長宋體、宋體、黑體及標楷體,但是因為鑄字行業在民國70到75年沒落,就捨去少用的2種,只剩現在的宋體、黑體及標楷體3種。


林紹庭
我們知道因為電腦的普及讓活字印刷漸漸沒落,現在除了零星的顧客來檢字印刷外,是否還有大量的委託?
老師表示:其實早在20-30年前所有的活版印刷廠就已經沒有所謂的大量委託了,所以整個行業才會沒落,如果還有大量委託的話,這個行業或許就不會消失了。


曹芷毓
「日星鑄字行」是全球唯一僅存的中文繁體鑄字行,有許多國家慕名來採訪,您也在今年夏天去歐洲訪問,是否有哪些想法或收穫?
老師表示:今年去歐洲訪問時,發現各地的鑄字行都處於危急的狀態,而且技術人才不斷流失,出現斷層,很少有年輕人加入鑄字行業。

世界有四種印刷方式:
1、凸版印刷:就是活版印刷
2、凹版印刷:用來印鈔票的
3、孔板印刷:用來印衣服、馬克杯上的圖案
4、平板印刷:早期昰由石版印刷發展而來,用水墨分離的方式印刷

世界大部分的人把活版印刷當成過時的傳統,所以並不積極的去保存,認為活版印刷消失了,也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我認為,活版印刷的每一個細節,展現的是文字的美與生命力,產業可能沒落、消失,但藝術始終長存。

 


李凡翊
我們在上網看資料的時候,發現其實在好幾年前日星已經漸漸地受到一般民眾注意,張老師在推動保存鑄字文化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個人認為鑄字這個傳統工藝也好,或是這個傳統工藝的產品,所承載的其實是一個非常豐厚的文化。留給我們的不管在文學上面的、或是在智慧、科學這這些領域,都可以透過文字去了解到幾千年來,人類所留下的智慧結晶,這是別種文字比較難達到的。


安霈妍

目前復刻計畫因人力因素暫停,請問張老師有其它方案嗎?

老師表示:替代方案只是做法不同,目標是相同的。俗話說:「山不轉,路轉。」我們之前的做法碰到牆壁、踢到鐵板了!只能轉個彎,用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早期,在整個日星鑄字行的經濟條件下,負擔不起整個復刻計畫,要復刻日星鑄字行所有的文字,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數字,需要將近十幾億元。所以我們只能用最低支出來做這工作,招募義工讓有熱情的人進來參與工作,但是當初對於這個問題看法太簡單、太單純,認為我有這個能力,別人應該也有這個能力,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鉛字還有一個特性,就是鉛字是書法家用毛筆寫出來的楷書,書法家寫下來後依照他的字體去刻,再製作成模具。如果要復刻這些字體,第一:需要對書法有一定的程度的了解,透過你的理解,去分析字型的製作師傅的個性,俗話說:「字如其人。」意思是每個人所寫的字型可能根據他個性的不同,有一些獨特性在裡面,分析完後,你必須逆回去了解書寫那個人對於文字處裡的狀態,所以說復刻其實比設計一套新的字型更難。而在一套字體裡面,字數最少的,就像我們的初號字體只有四千多個字,最多的就像五號、六號字體差不多有上萬多個,在這龐大的數量裡面,你要處理好一整套的字,而且還要有共同的特性,一看到這個字就是誰寫的。但是沒有考慮到別人是不是有相同的判斷和心得,單純的認為只要有人願意幫忙就可以了!結果每個人的文字的觀點和處理程度不一樣,產生非常多的誤差,因此復刻計畫停止。

近有在思考是否可以在我們可以負擔的狀態,去修復這些文字。但是我評估過如果自己訓練一批人才,有能力去修這些字的人,大概每一個人的培養經費少則五百萬元,正常需要七、八百萬元,一個人負擔又太重,所以至少要有一組人,一組最少要有三到五個人,就算三個人那也要一、兩千萬以上,目前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蠻沉重的負擔,對日星還是無法去承受,但我們仍會繼續思索有沒有其它方式可以取代。

 


李昀臻
為什麼想要將「日星鑄字行」改為工藝館?
老師表示:工藝館跟博物館最大的不同,是博物館透過解說告訴你們這些文字發展是什麼或是甲骨文接下來金文就是鐘鼎文,然後大篆、小篆,有隸書有楷書,漢字就這樣一直發展下來,然後紙張的發明等等,只是透過講解讓你們了解,但是這個解說永遠只是讓你知道這個知識而已,不能透過這個解說去感受到這個技術的觸感,知道這個印刷術蘊藏的技巧,印刷術看來簡單,但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識,最基本的講法,就是如何在一張紙張上產生一個印刷品,一定得透過手做才有辦法去理解到印刷過程,才能理解到這個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與貢獻。一個好的印刷品,需要精緻的印文,對於紙張的了解,就是造紙方面的技術,油墨的特質是什麼,有水性油墨,有油性油墨,都有化學成分在裡面,要有多少成分,才能有精緻的印刷,很多技術已經慢慢的失傳,對我們來說是很可惜的,所以張老師希望建立一個「工藝館」,含有技術的傳承,讓後代的人可以認識這些傳統的技藝。


魏羽辰
我們知道這些保存推廣的工作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未來日星是否有接班人?
老師表示:目前是規定我的子女要學習必要的技術,如果他們要接班,必須要有所謂的經濟收益才有辦法,目前日星鑄字行從民國85年到現在,嚴格來講都還是負債的、虧本的狀態下,要讓後繼者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必須要讓他在經濟的收益上面能夠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所謂的理想狀態不是像郭台銘那樣,絕對是不可能的,能夠符合他一般日常上面的經濟的消費就可以了。最近也因為媒體的報導,慢慢的讓更多人認識「日星鑄字行」,慕名來到日星參觀、消費,經營狀況有一些好轉,但是不是能夠支撐一個鑄字行,老實講,差距還相當大呢!以日星鑄字行這樣的設備,不要講說想要把裡面的器材更新,它所需要耗費的資金其實是幾十億。光要讓它能夠充分的應用、營運在一個收益平衡的狀態,一個月的營業額沒有超過百萬,是非常困難的。日星還有很長的路要去奮鬥!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困境而放棄理想,有一句話現在很流行:「人類因為有夢而美麗」這是我追逐的一個目標,希望盡可能去完成我們的夢想,但需要相當多的心力,也需要相當多各方面的資源協助才有辦法,因為它已經是一個休克狀態的傳統產業。在臺灣,只剩下一家鑄字行及三十家不到的印刷廠,要支撐像日星這樣規模的鑄字行,最少要有三百家以上的印刷廠正常運作,而不是像現在一個月做不到三天。

 


對未來的期盼?
老師表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為臺灣建立一家活版印刷的工藝館,因為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剛好我從事這個行業,對於人類文化傳承,其實是有相當獨特性的,我又剛好是這個工業體系的龍頭,如果沒有它,就沒有底下一些活版印刷的工藝,基於這樣的一個狀態,我希望透過我能夠做的,盡可能的讓這整個已經被人遺忘的傳統的技藝保留下來。另外日星鑄字行是我父親一生最重要的心血,我也希望透過對於日星的保留,當作對我父親的一個紀念。

資料整理:均翰、凡翊  圖片來源:網博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