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未來>.面臨挑戰 
【價值與未來】未來發展
s
未來發展

老闆畢生的願望就是要將成立一間『活版印刷工藝館』,不只保留活版印刷的相關硬體,最重要的是,讓活版印刷的技術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1.發揮活版印刷的文創價值

美國,許多人保有手寫賀卡的習慣,特別是活版印刷的賀卡特別討喜。在日本,鑄字行的年營業額仍然有千萬台幣以上,因為日本人喜歡收到特製的手工名片。日星鑄字行在販售傳統鉛字外,有一群懷抱相同理念的義工默默支持著,讓日星鑄字行找到轉型的契機,那就是發展文創商品。「這些東西其實都是透過志工所設計出來的,志工幾乎都來自平面設計師或是其他產業的設計師,當我們協助設計師完成後,就將商品販售,或供應特定的對象。」透過不同的包裝、元素,讓它變成另外一種商品的型態,可以為活版印刷產業注入不少活水。

介冠老師對活版印刷的執著,也獲得出版界的共鳴,近來兩本頗受好評的詩集——詩人嚴韻的《日光夜景》及林維甫的《歧路花園》等兩本書,都特別找上日星,以最傳統的活版印刷製作。

人林維甫說,文字是出版品的重要表達形式,而他詩集中所選擇的宋體字,具有古意及典雅美感,搭配講求精鍊的現代詩相得益彰。


2.產業文化資產,轉型為精緻工藝
介冠老師畢生的願望就是要成立一間『活版印刷工藝館』,不只保留活版印刷的相關硬體,最重要的是,讓活版印刷的技術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變成社會的重要文化資產。因此,只要時間允許,張老師總是樂意與來訪的參觀者、學者或研究專家們分享討論。

「從幾年前起,日星鑄字行就希望能將活版印刷術定位在文化層面,由藝術性所衍伸出來的獨特存在,漢字的書寫工具是軟毛筆,呈現出來的鉛字美感和歐洲使用鵝毛筆或鴨嘴筆的字型截然不同的。」以這樣的定位為基礎,張介冠老師希望將日星鑄字行轉型成為工藝館而非博物館,「理想中的工藝館要包括:生活、教育、傳承等功能,是讓人體驗操作、也能持續運作的場所。從空間、資金到館內設置,每一個階段需要努力的路都還很長。現在我都六十多歲了,有時候想想這個心願不一定這輩子能完成,但是能夠多做就要繼續。」張介冠老師語氣堅定地說,「要讓漢字文化成為台灣可以在國際間被看見的文化!」

3.漢字復刻計畫
對逐漸磨損的「銅模」,張介冠老師還發起「活版字體復刻計畫」,讓有志者一起參與字形修護、字體數位保存,儘管進度緩慢、屢見波折,張老師的熱情不減,他表示:「世上少了一套楷書字體好像沒什麼,但如果少了一套銅模,可能以後就沒有銅模,也就沒有鉛字了。」如果日星也跟著關門,那台灣就真的再也沒有鑄鉛字的技術了!為了保存這即將消逝的傳統工藝,傳承漢字文化,就算是咬牙苦撐著鑄字行,張介冠仍堅持復刻這些鑄造鉛字的銅模。

項計畫雖深具意義,卻也工程浩大、困難重重,復刻銅模之前,必須針對日星鑄字行整套初號楷書的字型瑕疵,進行修整與數位化保存。文字的每一點、每一劃都有它的生命與姿態,字與字之間更要具有一致的共性,才能成為一套完整的印刷字體,這些文字結構上的微妙平衡與細節,加深了復刻計畫執行的難度。而這種對每一個字型的挑剔與堅持,也正是印刷工藝的精髓所在。成立工藝館之路,雖然崎嶇、充滿挑戰,但難題終將有被克服的一天,留下的會是璀璨的文化結晶。

資料來源:
  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 http://rixingtypography.blogspot.tw/
  追尋文字與印刷的老靈魂-日星鑄字行 http://udn.com/news/story/7232/1294974


資料整理:芷毓 、紹庭  圖片來源:網博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