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與日星>.雕版印刷
【印刷與日星】日星沿革
 
日星沿革

鑄字產業的沒落
腦排版技術問世後,活字印刷逐漸銷聲匿跡。

1985
年是印刷業的全盛時期,全台約有50000家,到1995年的5000家,接著在2000年的時候,全臺最大的鑄字行中南鑄字行宣布關閉,到了2008年,全台只剩下數家的鑄字行,而現在只剩下在臺北市的「日星鑄字行」一家。


碩果僅存的日星
灣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鉛字鑄字行——「日星鑄字行」,位於臺北市太原路97巷13號,創辦於1969年,專門生產鉛體文字,以提供給印刷業。負責人張介冠的父親張錫齡先生在日治時期即是印刷工人,也曾在《台灣民報》的檢字部門工作。他原本想開設印刷廠,但因印刷機器無法如期交貨,為了一家生計,於是在1969年創立「日星鑄字行」,取名「日星」意為「日日生」,以日日生產為盼,在鑄字機裡以攝氏四百度高溫熔成鉛液來進行鑄字。

日星的全盛時期
介冠老師受訪時表示,日星鑄字行全盛期於1976年,當時父子倆日夜輪流鑄字,每日得鑄十萬字,然而現在得看印刷業者的需要才會鑄字,一個月工作日在鑄字上還不到八小時。2012年11月17日,臺北市議員簡余晏與立法委員姚文智一同在日星鑄字行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要重視傳統產業,並要求以博物館方式保存鑄字文化。2012年12月10日,臺北市政府從遴選委員會的遴選名單中挑選出十一位臺北市傑出市民,其中以張介冠老師保存鑄字技術及推廣鑄字工藝而獲頒《臺北市傑出市民獎》。


日星保留的寶貝
星鑄字行目前保存有正楷、黑體、宋體三種字型,每種字型有七種尺寸,還有中文賀字、英文字母、日文字、數字、記號以及花邊裝飾,總數約十餘萬字的銅模與鉛字。

中有一套銅模是收購自聯合報,這批字形來自中國,而非流通於台灣活版印刷業、經日本工匠修整過的中文字形,因為聯合報採用最新的電腦平版印刷的時候,把所有的這些器材都賣出來,張介冠老師覺得很可惜就把它買回來。

模中最特別的是被稱為「上海字」,又稱「風行字」是由風行鑄字社鑄出的鉛字作為字種翻修而成,是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創製的中文正楷銅模,保有獨特的中文書法筆畫與字形結構美感,是一套台灣僅有由上海老師傅於民國10年刻出來、38年被廠商帶到台灣的楷書為本的鉛字銅模,是日星最珍貴的資產。


資料來源:
  阿之寶新浪部落格:【中南鑄字行】和【日星鑄字行】   http://blog.sina.com.tw/36029/article.php?pbgid=36029&entryid=596720
  ETtoday新聞雲:Whereis足跡/台灣最後的鑄字行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19/194140.htm#ixzz3rLOIZibD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蘑菇第十二期「老東西」 - 日星鑄字行
  http://rixingtypography.blogspot.tw/2009/03/blog-post_04.html
  字無盡藏:記日星鑄字行中文正體銅模及其字體數位典藏專案
  http://repository.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
  oid=16777769&queryType=qc


資料整理:霈妍、羽辰  圖片來源:網博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