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藝】藝術鑑賞 | ||
作品:哈裡昆的狂歡 Carnival of Harlequin | ||
作者:胡安•米羅 Joan Miro | ||
年份:1924-25 年 | ||
材質:油彩畫布 | ||
尺寸:66 x 93 cm | ||
館藏處:美國紐約水牛城公共美術館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Buffalo, NY | ||
《哈裡昆的狂歡》是米羅的超現實主義繪畫代表作。這幅畫描繪了 在一個房間裡,一場別開生面的化裝舞會的情景。所有的人、動物和日常 用品都在狂歡,在各式各樣的面具後面盡情舒展自己的肢體。窗外的夜 空與室內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一種時空逆轉的奇怪感覺。遠遠看上去, 好像上面擺滿了許多奇怪的玩意兒,散亂地擺放在上面,室內舉行著狂 熱的集會,只有人類是悲哀的。那人留著頗為風雅的鬍子,叼著長杆的 煙斗,憂傷地凝視著觀者。圍繞著他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獸、小動物、 有機 畫面彌漫著“狂歡”的氣氛,連桌布也想 滑下來加入,樓梯也想跳動,各種形狀 古怪的精靈都在忙碌著,在破壞著一切 ,如點燃炸彈。他們相互嘲弄著, 而人類則顯得無奈,鼓著眼 睛、 哭喪著臉。整個畫面洋溢一種純真 的、快樂的、充滿幽默的氣息。 這是一個充滿幽默趣味的自由的幻想空間。 在這裡,所有的符號和意象仿佛具有生命般地自行出現, 作為一位融合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和民間藝術等 多種藝術的大師,米羅一直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自由地翱翔 ,這種自由的結果形成了一種返璞歸真的質樸,略顯稚拙的 畫風也反映出一種孩童式的天真,顯露出智慧和想像力。 這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非常的生動活潑,有一種獨特的 藝術魅力。整個畫面都給人一種跳動的感覺,仿佛那畫上的生 靈們會從畫裡走下來一般。從畫面的色彩和形狀來說,似乎整個畫 面的色彩和形狀略顯單一,但就是這些單一的形狀配上顏色組合 起來,卻使得整幅畫十分充實。《哈裡昆的狂歡》向我們展現了 一種純真快樂,並讓我們感受到了快樂的氣息,這種氣息會讓人 十分的愉悅。米羅藝術的卓越之處,並不在於他的肖像畫或繪畫結構, 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另一個卓越之處就是,米羅的空想世 界非常生動。他的有機物和野獸,甚至他那無生命的物體, 都有一種熱情的活力,使我們覺得比我們日常所見更為真實。 |
||
作品:《蒙娜麗莎》(Mona Lisa)1978 | ||
作者:波特羅(Fernando Botero,1932 ~ ) | ||
材質:油彩畫布 | ||
尺寸:183x166cm | ||
波特羅(Fernando Botero )的具象繪畫風格獨樹一格,。波特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畫中的人物及物體都是圓圓胖胖的,這也是和他出生於南美洲的文化背景多少有點相關。相對於「消瘦之美」是被認為是西方的、現代的,「宏偉的飽滿」(Grandiose fullness),這種的「美麗」(Hermosa, Beauty),在西班牙語系國家,通常是與大的、圓的、漂亮的聯想在一起。 波特羅(Fernando Botero)的圓滾美學, 他覺得會對「意象」進行這樣明顯及令人吃驚的變形(deformation),是完全出於美學的需要。他認為自然界現象也是變形的,只是依組成的成分,有或多或少的程度。這是對藝術再現定律的一種知覺上的改變,是一種偏離的表現形式(divergent expressive form),特別是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強調的主觀表現定律而來。就變形而言,最好的例子便是波特羅的「圓滾」,相對於傑克梅第(Giacometti)的「消瘦」。 波特羅的創作主要是強調「體積」,試圖要創造出一種濃縮的、強調的形體。 肥胖圓滾只是一種視覺上的展現, 這種變形,是由於他認為「巨大的東西」在感官上是刺激的,所追求的是一種「形式上的豐富飽滿」(formal fullness, abunda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