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今年的科展和比賽,真是一件特別又讓我的小學生活,增添了令人難忘的一頁。 科學界有浩瀚無窮的知識,等著我們去開發探索,我相信每個喜歡自然課的同學,都想對科學有進一步的了解和實驗才喜歡的,我因為喜歡自然進而想進入科展的研究團隊,因為科展會讓我們增加非常多的有關於自然科學的知識。自從我參加科展後,我就對自然科學這門功課加倍喜愛。
這次很幸運的跟去年保持一樣的好運氣進入複審,但是這次只有得到甲等,導致無法去宜蘭參加國展,我覺得非常的惋惜。科展的過程中,雖然有和同學有不愉快的爭執、有同心協力的合作,我們利用早上朝會、中午午休時間一起研究、討論,過程中,最後創作了模型、道具和書面的報告。 這次的科展有八大主要研究方法,其中我以我自己想到的實驗--「光學投射觀察法1」最為喜愛,我是把光源的顏色改變成多種的樣式,有白色、紅色、橘色、淺橘色、黃色、亮綠色、螢光綠色、海藻綠色、淺綠藍色、淺粉藍色、淡藍色、藍色、深紫色、淺紫色、螢光粉紅、咖啡色、黑色等等,之後就開始進行研究。能參加這次的科展,我首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和黃老師,尤其是張老師謝謝您去年提拔我參加科展,使我今年有想再繼續參加的動力,希望明年可以再有機會可以參加這有趣的科展!
今年,我參加了「科展」這個活動。主題是「寶特瓶太陽燈的研究」。現在地球因為暖化現象造成溫室效應過多,使臭氧層破洞,我們想說如果能夠環保節能的做法,先從電量使用較多的日光燈為開頭,起初想法是以自然光線為光源,利用水與不同容器的結合,產生具有環保且省電的照明設備,加上日光不同時段的光度、距離及顏色各種不同變化規畫模擬實驗,希望有效節能減碳,成為未來以後取代能源的方法,所以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展開研究。
在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八大主要研究方法,有(1)文獻資料收集法(2)十字軌道觀察法(3)光學投射觀察法1(4)光學投射觀察法2(5)光學角度觀測法(6)重力鉛直法(7)角尺法(8)煙箱觀測法。其中,我最喜歡「光學投射觀察法1」,因為跟同伴一起完成實驗很有成就感。我們先拉下投影幕準備黑色的垃圾桶、黑色的鍋子、捲尺、三角板、椅子。在桌子上貼上捲尺,利用三角板對齊,分別測量20.30.40.50公分的距離。把瓶子裝滿水。我們把容器置於中心點。利用照度計測量。觀察瓶子的聚光度、拍照、記錄實驗結果,並加以比較。跟同伴一起做實驗的感覺很棒喔!在實驗中遇到許多困難,最難處理的是意見不合,常常因為少數人而影響大家,所以在這次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團隊合作」的寶貴的經驗。我非常感謝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同組組員的分工合作,讓這次的科展活動順利的完成。
參加科展可以獲得無窮的知識,也讓我收穫很大,不論是研究哪個主題都一樣。當我知道及人小學有這個活動時,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參加,因為科學界裡有浩瀚無窮的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我們決定將主題定為「寶特瓶太陽燈的研究」,寶特瓶可以傳遞光線,可以聚光,看起來就像燈一樣,關於寶特瓶可以傳遞光線的部份,還值得加以研究,並深入討論。
自從我看見「環生方舟」利用寶特瓶做成的建築物不僅能透光,還能防水,讓我感到很驚訝!基於這種想法,我們開始研究光線的折射與反射,和不同的瓶子折射與反射光的路徑,並加以探討。結果我們發現:入射角會等於反射角、反射光的數量與反射光束的角度都會跟著改變、光在兩面鏡之行進(入射與反射)是一種可逆的變化。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八大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蒐集法、十字軌道觀察法、光學投射觀察法1、光學投射觀察法2、光學角度觀測法、重力鉛直法、角尺法和煙箱觀測法探究寶特瓶太陽燈。角尺法測量水位,在研究6的試驗中有使用這種方分測量水位高度:將玻璃容器放在自製三角尺上,以針筒慢慢注水入瓶內,平視觀察是否有到達應有的水位,觀察並拍照紀錄。
我們利用每天朝會、中午的時間進行實驗、研究,快到比賽日期時,我們更是加緊腳步,深怕來不及將我們共同努力做出來的報告交出去比賽。等待的時日真是漫長,終於等到進入複審通知,我感動的留下眼淚----付出的努力了收穫,真是太好了! 雖然在複審不慎落敗,只得到甲等,但我也學到許多關於光的知識,同時也讓我了解「付出比收穫更可貴」的意思,雖然今年沒有機會參加國展,卻一定能在我未來的研究中有更大的回報。很幸運的,我能在良好的環境以及優質的老師教導之下研究與實驗,我想感謝張老師和黃老師以及其他參加科展的同學,和我一起努力,希望明年獲得佳績!
「科學」,是創造奇蹟的魔法棒;「科學」,是無遠弗屆的奇幻世界;「科學」,是探索宇宙的唯一方法;「科學」,是打開人類世界文明的一把鑰匙。發現科學的奧妙,是我研究時的目標,也是我研究時的助力,更是我在求學生涯裡,使我成長、壯碩的健康補品,所以參加科展,是我短期的目標。
在六上時,發先學校有科展的徵選,於是我二話不說,馬上開始進行研究,沒想到原本一無所知的我,竟然通過的校內的初審和復審,成為了科展家族的一份子,努力的一天一天慢慢的深入探討和了解,我也發現原來數學和自然,有很奇妙的特殊關係。
這些努力終於漸漸有了回報,看著複雜而交錯的科展報告書,臉上不禁露出一抹微笑,心想:「這是我做的嗎?」。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初審順力的通過了,這也意味著我朝夢想更進一步。 終於,複審的日子終於到了,而我,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準備收下這半年來的成果,隨著評審的腳步聲愈來愈大,我的心跳也越來越快,突然,評審站在我的眼前說:「好,請開始。」,頓時,我深呼吸,吐氣,緩慢的對評審敬禮,外表看似心平氣和,內心卻繃緊神經,深怕自己一時閃失,失去了得獎的大好機會。
過了一會兒,我的心慢慢定下來,口齒漸漸清晰,開始個評審開開玩笑,放鬆再放鬆,說著說著,好像也不怎麼害怕了,也第一次感到原來科展就是那麼輕鬆、有趣。再次體驗到了「科學」是如此的奇幻、奧妙。
在六年級時,老師建議我去參加科展,因為我知道這是小學最後一次機會,於是就去參加了。
經過了兩階段的考試,我獲選為科展的一員。在寫報告時每個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完成整份報告,同時也學會排版、做圖表等以前不曾學過的東西,有一天老師告訴我們初審通過了,我們又驚又喜的開始準備複審,除了要做好看板還要將整份報告讀熟,在背報告時因為接近期中考,所以除了要看書還要抽出時間來背,而且只要有一個人沒背好,就會對整組的成績造成影響。我們利用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的時間進行練習,老師也告訴我們評審可能問的問題,並找出最好的回答。
在比賽前一天我和瑀嫺去布展,我們把看板貼起來後就練習幾次,發現這和在學校是不同的感覺,因為場地較大且吵雜,需要講很大聲才能聽清楚,否則不要說評審連自己的組員都聽不到了。比賽當天,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到會場,並做最後的練習。解說完後,每位評審向我們問一個問題,雖然這些問題都沒有聽過,但還是以回答了我們認為的答案。隔天,媽媽帶我去看成績,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來到我們的看板前,看到上面貼了「優等」雖然沒有繼續參加國展,但是我獲得一個特別的經驗,也希望上了國中能繼續做科學展覽。
五年級下學期,因為老師的推薦,所以我就報名參加「科學展覽」。從報名到口試再到入選再到做實驗再到做報告再到比賽,最後再到公布結果,是一個很漫長的旅程。只要到要交報告時,老師都會要我們一人寫一份,再做總和,統整出四個人寫的內容再作精簡,變成精華,但我天生就沒有寫報告的天份,因此每次要寫的時候,都會讓我絞盡腦汁。
到了比賽前一周,每天都會有幾堂課上不到,為了要讓比賽的成績更理想,每次都到會客室練習,一練就練了一小時以上,而且還必須把稿子被得滾瓜爛熟,又要一直重複練習,時常會感到口乾舌燥,但為了要幫學校、老師、家人及自己爭光,這些付出也是難免的。比賽後聽到的結果是「優等」,雖然沒有預期中的好,但是可以證明我們在這六個月來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這個比賽裡,我學到了很多,包括要多聽別人提出的意見,不要認為自己說的永遠都是對,因為不管再者麼聰明的人,也會有失誤的時候;我還學到團結合作的重要,如果沒有合力完成一份報告,只顧著自己做,是無法寫出一份最完美的報告;還要培養出絕佳的默契,才不會在評審問問題時,回答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惟有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穫,要得獎,就要付出,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9點31分講解說明
9點37分結束講解並開始問問題
9點40分結束
剛到會場時,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科展,所以有點陌生,但馬上適應了環境。9點時,裁判一一的檢查各組的大看版,並詳細的聆聽各組的解說,到了第三組時,我也停止紀錄各隊發表及說明的時間。輪到我們這一組時,我們從容不迫的講解我們的作品。正當我們講的起勁時,裁判就開始問問題了,他們問說:請問你們的筆記是抄大看版上的還是你們一邊實驗一邊紀錄的呢?裁判又問:那你們的數據紀錄在哪裡?我們接著說:我們的時間記錄在這裡。(指給裁判看)我們回答:是的,我們是一邊實驗一邊記錄的,而海報則是經過統整後在貼上的。另一個裁判也問:可是芹菜做蒸散實驗的速度比莧菜快,而且明顯,為什麼你們還是堅持使用莧菜做蒸散實驗?我們說:因為小學的課程是強調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而實驗最後須將植物解頗並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變紅的情形,但芹菜的莖是中空的,比較不難觀察,而且芹菜的根是鬚根,根本無法解頗。裁判又問說:你們一開始就懷疑實驗用的材料有問題,卻沒有去了解為什麼實驗失敗嗎?我們回應:我們有想到要查清楚失敗主因於是才開始實驗實驗一。但是實驗失敗與品質的好壞是兩回事呀!我們回答:我們因為實驗失敗所以才開始探討實驗失敗的因素,而我們才想說會不會是材料沒有錯,而是莧菜本來就有問題,而再來就開始想是不是材料有問題而展開實驗的。 比完科展後,我學到了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團體團結合作才能成功,而在做實驗的同時,不要爭誰的功勞大,而且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別人有困難時,要適時的伸出援手,有誰不要操作其他人就不要呆呆的站在那,記得大家是一體的。而且比賽當天也不要隨意的講話以免被扣分!
我們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才做出一份完整的說明書,得知我們的作品順利的進入了複賽後,我好像中了一千億的樂透彩卷般開心,並希望能在複賽中得到好成績,不要讓我們白白辛苦,但是如果要得到好成績,就要把作品的每一個細節都背好,而要背好整份作品就要不斷的練習。
我建議千萬不要等到科展成績公布(確定複審名單)才開始做海報,就算沒有進入複審也可以先將海報完成,就當練習也好,否則等到成績公布後時間就很緊迫了,如果你怕白做工而休息等待成績結果,就會浪費許多準備時間;因為當你得知要參加複審時,才開始做海報就太趕了。如果能將海報提早完成,就能更有充裕的時間背稿子,甚至連評審會問的問題都已經想好回答的方式了。雖然只是休息的時間的前後差別,但差異卻很大。所以希望得到特優,甚至全國特優,除了交出的作品要新鮮、完美外,海報也要做得快,且令人看了感覺舒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不到10分鐘內和評審說明完整份報告。
科學就像是黑夜裡的路燈,照亮著人們的未來;科學也像是我們的朋友,隨時隨地陪在我們的身邊,沒有科學就沒有技術更沒有這些生活中的產品。這一年我參加了學校活動---科展,複賽過後,我們也享受到甜美的果實,這六個月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我們這一組的題目是「氣象百寶袋-以自製氣象預報機觀察與預測天氣」,其實是因為小叮噹的道具而讓我們有這個靈感,所以我們利用日常中隨手可得的材料自製氣壓計與濕度計,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改良,也將它們優點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們這組的「招牌」,日子也一天一天的逼近比賽的日期,就快要看到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了。
終於到了比賽的當天,我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裡,雖然心中有些緊張,但我們樂觀面對,相信我們的作品絕對會得到好成績。評審老師一來,唯有面帶微笑才能大大加分;唯有活潑才能讓評審老師想要繼續聽下去。隔天是公佈成績的日子,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得到最高榮譽,謝謝老師們的指導,讓我們擁有這份榮耀和這份快樂的回憶。
在今年我就要畢業了,這是我參加小學裡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科展,在這裡我學到有關大氣壓力的知識;在這裡我也學到如何自製氣壓計、濕度計;在這裡我也能夠交到不同年級的好朋友,真是一舉數得,在日後,我也希望還有機會參加下次的科展。
那天,是科展比賽的日子,也是我們展現學習成果的時候,將近快要一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我們的作品,得到最高的榮譽是每個參賽者的目標,我們也不例外,每個人都很重視這次的結果。
六年級時,因為老師的建議和父母的支持,我決定參加科展活動,而我們這一組則是以「大氣壓力」為主要研究,一開始,我並沒有很了解,一下子高氣壓,一下子低氣壓,又是壓縮又是膨脹,我根本聽不懂,然而在老師詳細的解說後,開始有了很大的興趣,「操作實驗」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有些繁瑣複雜的步驟,需要同學們的幫忙才能完成,有時,我們辛苦完成的作品遭到破壞,心裡會感到難過,因為我們努力的成果就在一夕之間沒了,不過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操作,我們也從中發現缺點,進行改良。
在比賽當天,我們的心情是七上八下,到達會場時,一有空閒時間我們就加緊練習,希望能得到夢寐以求的「國展獎」,一見到評審,大家便盡己所能的詮釋這份作品,但不知是不是評審感到厭煩,我們還沒說完就喊停了!問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平時所準備的,是不是不滿意我們的作品?怎麼辦?
不論結果如何,不變的是那段過程,有歡笑,也有挨罵,最重要的是能學習到許多有關大氣壓力的知識、親自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至少大家都盡力了,更要感謝指導的老師們,帶領我們,給我們在小學的最後一年,有一份與眾不同的回憶,我會把這份美好的回憶帶往國中,而且永遠不會忘記。
這一次,我又參加了科展,但和以往的不同是學姊們都走了,且換了新的組員以及題目也升上了更高年級,我相信這次一定會和上次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第一次的配對中,我是和其他的四位同學一組,我們的題目是氣壓溼度計(Barometer)而在將近7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經歷了1位同學的退出、實驗的失敗、散團的危機等等,但在這些歷練後我們也培養了濃厚的感情和默契。這次的感覺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實驗時的操作、紀錄等都是居多由我們的動手操作的,上一次則是多由學姐負責,當時我也不是什麼主要的組員,頂多也只能說是【吉祥物】而已啦!
就在我們忙著實驗,並整理記錄的這段期間。初審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而我們也非常慶幸地以第一名的排名進入了複審。在比賽的前幾天,大家都非常的緊張,身為最有經驗的組員,我也努力地要提升大家的士氣,目標是全國科展〜加油!比賽當天和上次的情形有幾分神似,但在比賽時也發生了許多風波,我還差點無法參加比賽,但在最後還是化險為夷了。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也如願地進軍全國科展瞜!
時光飛逝,一年又過了,科展的研究流程也達到尾聲。而在這麼多次參加科展的經驗中,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為學校代表到校外比賽。我們也在這7個月的努力中充實了自己的知識且培養了我們對彼此的默契以及最重要的團隊精神,這表示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而我覺得每一次的科展,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及感受,雖然在不到兩月之後我們就要畢業了(只剩可憐的五年級)但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你盡力為學校爭光。俗話說:[人生就是由無數的道別與相間組成的]道別不適毀滅,而是重新的開始,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參加科展,並持續在這個領域繼續研究,大放異彩。
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科展,所以當我到比賽會場時,我覺得有一點緊張,但是為了讓我們這一組能夠得獎並參加國展,我決定要以我最大的力量來參加這次的比賽,而且希望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與表現。
在我們還沒有要開始參加複審時,我們正在準備當中,而這個時候我看了一眼我們和老師一起製作的海報,我突然想起了剛開始我為了要參加科展這個社團而和同學一起製作報告。
我和同學一起準備報告,而且參加了學校的初審,經過初審過後,我和其他同學都入選了,入選了之後,我又參加了學校的複審,這次也通過了,這同時也表示我已經可以參加科展了! 當我了科展之後,我發先在我的這一組總共有四個人,而且只有我一個是五年級,其他三個都是六年級。當我們的指導老師來的時候,他便開始跟我們說起了這次的研究主題與內容,當時我雖然年紀最小,但是我還是有盡力去幫我們這一組的忙。在經過長久的努力之後,終於到了初審比賽當天,初審比賽是評審以電腦來看我們的報告,而我們過了初審,所以也就是要參加複審了! 在複審前的準備期間,我們有進一步的改良我們的實驗作品以及報告,並且一起製作海報。我們在比賽的前幾天有一直排練,老師除了有指導我們哪裡需要改進,還讓我們和別組進行互相觀摩,讓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以及缺點。 複審比賽開始時,我們都很緊張,所以我們一直練習,而等到評審來了之後,我們便開始介紹報告中的內容。在介紹的這段時間,我非常的緊張,但是我為了不要讓我們之前的辛苦白費,所以我盡了我的全力。
比賽完之後,我們等待著名次公布的訊息,經過網路查詢之後,我發現我們竟然進了國展!當時的我非常興奮,因為參加國展可是很光榮的!而這個時候,我決定在過展比賽時,我們一定要得名,並且獲得這個光榮!我同時也希望下一次當我六年級的時候,也可以像這次一樣,參加全國科展!
初次被推薦去參加科展,我才五年級,那時是老師問我是否要去參加科展,當時我十分地興奮,因為從四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很想要去參加科展。那不僅僅可以增進自己的知識,還能訓練自己的口才,又能克服上台時的緊張情緒,真是一舉數得啊!可惜的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學校舉辦科展初審的日子,偏偏是在家族旅遊中,而且這次的旅遊已經策劃了很久,實在沒有辦法取消。於是我只能暫時打消去參加科展的念頭,不過,至少六年級我考上了,只是過程有些狼狽。當我知道可以去考科展時,竟然是初審的前一天晚上,所以我那時幾乎拼死拼活的趕完,幸好這些努力並不是白費的。我順利的進了科展,並且懷抱著緊張、興奮、開心的情緒,來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場合。
起初大家工作十分輕鬆,也沒什麼壓力,可是在校外的初審結束後,氣氛就變得很凝重,好像隨時都有危險,要提高警覺一樣,而這種變化有時會讓我喘不過氣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校外的科展複試也即將開始,我們的訓練和準備也盡乎完善。接下來就是令大家緊張萬分的時刻了。在向評審講解時,我們努力克服緊張的心情,同心協力用冷靜的語調來說明大家一起研究的主題。
等一切都結束後,覺得有些慚愧,因為我們並沒有全部講完,不過這一次的經驗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換來的。在這些日子裡,大家都一起觀察,一起探討,一起玩樂,也一起共同渡過我們面對的各種難關,而我在科展裡的最大收穫,不只是學到有關於自然科學的知識,還有團結合作及友誼的精神。
在剛進科展的時候,大家都一致同意要觀察研究蚯蚓的生活習性、外部構造以及特殊行為反應等等,我們的題目也就這麼決定好了。
大家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一起在校園中調查蚯蚓的分布,也精心設計了許多實驗,我們還策劃著心智圖並準備研究器材好來做實驗。在每當我們新發現時就會記錄在筆記本上,也會寫一篇日記,大家每天都這樣忙東忙西的,十分辛苦,我有時也會吃不下飯,滿腦子都是科展的事情,我想:「其他人應該也跟我一樣吧!」
在大家共同做實驗的幾個月以後,我們為了通過第一階段(也就是書面報告的部分),每次回家後都會忙著設計我們的說明書,並採用師長給我們的建議,大家都很晚才睡覺,隔天起來總是沒有精神。我們的的書面報告交出去之後,大家都在盼望公布成績那一天的到來,好不容易終於到了那一天我們聽到的是:「我們通過了!」這個消息一傳到我們耳裡大家都從死氣沉沉變得生龍活虎,準備好要慶祝一番。 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老師對我們說:「我們通過的只是第一階段而以,第二階段要到現場去口述給評審聽,我們得加緊腳步練習啊!」我們想了想老師說的沒錯,於是我們每天都在辛苦的背稿,還要設計海報,都忙得不可開交,老師還要我們再背稿以後練習給他聽,每當我們在練習時,老師總像是故意地對我們擺出一副生氣的臉,那雙眼睛盯著你看時,心裡就會毛毛的,還不時以責罵的語氣來指正我們,但我知道:老師是希望我們不要因為評審恐怖的眼神而被嚇到才這樣的。
在歷經幾個月的練習後,比賽的那一天終於到來了,我們再到目的地的路上一直抱著緊張的心情,老師卻告訴我們:「不要緊張,放輕鬆一點!」這時的老師是多麼和藹可親啊!
到了目的地,是進場的時候了!在評審一一走到我們面前時,我們趕緊說一聲:「評審老師好!」並且賣力開始報告,我們都盡力帶著笑容,在評審問話時,我們也盡快地回答,結束以後大家似乎都鬆了一口氣,現在只需要等待結果了!
在比賽結束的後兩天,我們就已經知道結果了,當聽到我們進國展之後大家都高興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種感覺不親身體驗是不知道的,這讓我知道: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讓我覺得之前的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去年九月全校舉辦科展初選,當老師從眾多參賽者中選出張紜嫚、張芷瑜、張瓈云和我四個人代表學校參加生物科的科展,讓我開心不已。吳俊良老師和我們討論後,決定以蚯蚓為主題,因為我們大多是都市小孩,很少看到真的蚯蚓,對這題目感覺相當陌生。於是老師建議先尋找有關蚯蚓的資料,我看到書上描述蚯蚓身體摸起來黏黏的,覺得有些害怕;之後看到有些網路資料寫說:蚯蚓的糞便可以使土壤更肥沃,是對大自然有益的生物等資訊,漸漸讓我增加了研究蚯蚓的興趣。
平常午休時間我們都到自然教室討論,在實驗過程中碰到了許多趣事,例如:在飼養蚯蚓時,剛開始將兩隻蚯蚓放入無蓋的小塑膠容器,觀察蚯蚓在沒有土壤的環境下能不能生存。隔天發現竟然只剩下空空的盒子,一隻蚯蚓躺在附近的地板上奄奄一息,另外一隻則消失無蹤,因為盒子沒有泥土而且太淺,所以蚯蚓才會奮力逃跑。之後,我們決定用大飼養箱飼養,免得蚯蚓再度逃獄;還有在另一次的蚯蚓黏液實驗中,張芷瑜不小心滴太多酒精在蚯蚓身上,蚯蚓受到強烈刺激之後激烈地跳來跳去,我們趕緊用水幫蚯蚓洗澡,最後不幸的牠還是死掉了,從此以後張芷瑜得到了一個綽號 「蚯蚓殺手」。
很快的過了幾個月,包含午休及寶貴的寒假,終於面臨到第一個關卡,代表學校參加新北市科展初審,交出了嘔心瀝血的第一份作品。之後公布成績,我們竟然過關斬將入選,真是令人喜出望外。接著我們再度緊鑼密鼓的練習,希望能夠拿到好成績。過程中,不免有些不熟練的地方,而讓老師不滿意,但是熟能生巧,慢慢地達到了老師的標準。很快的,第二個關卡新北市科展複審來臨,這次的挑戰難度更高,因為在生物科的二十二件作品中只能挑選三件代表新北市參加全國科展。比賽當天一大早到學校集合,到現場說明實驗過程給評審聽,我們講得非常流暢,當評審問問題時,雖然剛開始有一點不知所措,但因為有事前的準備,因此都能夠順利的回答。老師得知我們進入了全國科展,而且獲得了最佳創意獎等兩個殊榮,還可以得到獎金喔!這半年多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參加科展讓我有非常大的收穫,不僅學到許多生物與科學實驗方法的相關知識,並且增加在大眾面前表達自我的勇氣與膽量,非常感謝吳老師和其他三位同學,希望我們國展時可以再創佳績!
一早,自然老師帶著喜悅的眼神,激動跟我們說:「我們得到特優和最佳創意獎,要去宜蘭比賽順便玩幾天。」大家都高興的歡呼。
回想第一次科展練習時,我們為了整理大家的意見,畫了心智圖,最後決定探討蚯蚓的生活習性、外部構造及鑽洞方式。隔天,吳老師帶著我們到自然生態園區找蚯蚓,找哇!找哇!突然聽到一陣尖叫聲,原來是同學發現一隻活潑好動的大蚯蚓,將牠帶回教室以後,老師將牠一一放在我們手上,一開始我非常緊張,不過慢慢就覺得牠濕濕軟軟,很可愛!寒假時老師把小蚯蚓託付給我,要我好好照顧他並天天幫他拍照記錄他的成長喜悅,我還將牠帶到嘉義,一路上搖搖晃晃真怕牠暈車呢!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自製土壤硬度計」了,因為考慮到經費的問題所以決定利用相同的原理來製作。曾經在一次實驗時,硬度計裡的彈簧突然從吸管裡飛出去,就像被關了許久的白老鼠趁機脫逃,把大家嚇了一大跳。
這次我們能得到這麼好的成績,我首先要謝謝吳俊良老師,老師不但給予我們許多指導還煮麵給我們吃,非常辛苦!再來我要感謝高亮琴老師的幫忙,讓我有機會參加科展。在這次科展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原來現代的許多建設都是模仿生物的特殊行為來建造的,因此我們要保護生邊的各種自然生態,才能延續地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