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
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或「水的行星」,因為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的70.8 %,共有三億六千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的一萬倍大。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和能源,又無時無刻對氣候和水文進行著調節作用,其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海,是一個需要我們細細探索的一個未知宇宙。藉由這次專題寫作,來揭開海的神秘面紗。在地球表面上大陸和洋底呈現為兩個不同的台階面,陸地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海底地形分地區深度在4∼6公里。整個海底可分為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語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泛指大陸架和大陸坡以外的整個大洋;狹義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陸邊緣之間的深洋底。海洋植物已經適應了生活在水生環境,也稱作水生植物。這些植物需要淹沒在水中,或在水的表面。海洋植物屬於初級生產者,以藻類為主。但藻類的分類有很多,因此藉由這次的專題寫作,讓大家能對海洋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目前的海洋動物界中有扁蟲門、節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刺絲胞動物、紐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毛顎動物門、軟體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尾索動物門、脊椎動物門等分類。其他分類還有三葉蟲亞門、腔腸動物門、節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等。另外,海中保育動物還有腔棘魚,鸚鵡螺,海龜,革龜,鯨鯊,大白鯊,虎鮫,牛鮫,鋸鮫,儒艮,海象,地中海憎海豹,江豬,綠蠵龜,藍鯨,露脊鯨,太平洋鮭魚,長鬚鯨等等。海中的生物固然是包羅萬象,但是仍然需要我們人類的愛護和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