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地方企業與組織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台北市大同區
大同區位於臺北市西邊,是最早發展的區域,孔廟、大龍峒保安宮均位於此區,涵蓋大稻埕與大龍峒兩大區域;本區以住宅區為主,但早期發展的商業型態至今仍然蓬勃發展,例如迪化區的南北貨、藥材市場,延平北路的布料市場,傳統產業如電機、五金市場等大多分布於承德路、太原路,而新興的服飾業集中於後站商圈與圓環一帶。現今大同區由於老舊社區的更新與再發展,已經成為市府施政的主要項目,所以近年來有相當多的建設相繼開展,促進了本區特色產業的發展,並結合空間結構的改善。

▲ 大同區行政圖 來源「台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三、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日星鑄字行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鉛字鑄字行,是一個蘊藏著深刻文化意義的地方。 負責人張介冠先生為了傳承鑄字產業與活版印刷的工藝文化,在活版印刷產業已被電腦平板印刷取代的現在,仍堅毅地保留了日星鑄字行,持續書寫著印刷工藝的歷史!
希望透過我們的專題研究,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日星鑄字行」,感受活版印刷的奧妙、鉛字的傳統工藝之美、及正體漢字的美麗與價值。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申請中華電信光世代,頻寬100M的網路,讓我們在電腦教室中學習使用。目前電腦教室有2間,共計100台的電腦隨時都可使用網路。另外,在各班級教室中都配有電腦及單槍投影機。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自己專屬的網路硬碟空間,可供存放自己的作品、檔案。而且我們家中都有電腦,因此除了在校的共同集合作業時間外,回到家中也能進行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並且還利用電子信箱與雲端空間分享、傳送各自的資料。

五、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1.時間配合的難題
此次為了要完整介紹日星鑄字行保留鑄字傳統工藝及活字印刷的文化,我們選擇了張介冠老師來做訪問報導,並實地參觀日星鑄字行,經由張介冠老師訪談的過程,讓我們對日星鑄字行的歷史、面臨的挑戰、未來的發展等等更加瞭解。實際參觀時,藉由張介冠老師的講解,也學習到活字印刷術、鑄字機、印刷機、鑄字銅模等知識。但因為張介冠老師很忙碌,要安排訪問及參觀的時間非常困難,在此謝謝張介冠老師在緊湊的行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訪談,並提供的珍貴資料,讓我們在這次的專題研究中學到相當多的東西。
2.訪問的技巧
訪問對我們來說,是一項非常不熟悉的特殊技巧,甚至於會害怕;但是在經過老師與家長的指導,並且不斷地反覆模擬練習,終於,我們愈來愈進步,並且能在過程中注意到應對時該有的禮節。
3.導覽解說的技巧
從來不曾在公開場合中進行專業內容說明的我們,這次為了要在全校同學面前進行校內展覽的導覽解說,經過指導老師嚴格要求及鼓勵,並且在各班輪流前來多功能教室聆聽解說的反覆練習及修正後,慢慢地,從一開始的生澀與不知所措,取而代之的是展現在眾人之前的自信與膽量。
4.繁雜的工作內容

從一開始的集合討論、資料蒐集整理與編寫、訪問,甚至到多功能教室的導覽解說,這整個過程對我們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有許多是我們不曾經歷過的第一次經驗,再加上同步參加國際的網界博覽會,所以又增加了英文寫作,事情不但多而且繁雜。在這之中,常常會遇到大家意見不合的情況,可是我們學會了能透過理性的討論分析、擬定計劃時程,並按照分工而互相合作,讓製作網站所需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得到良好的結果。
5.資料整合以結果呈現
最後,終於要在網站上呈現我們一路來的成果了,但是資料的整合與日期的掌控卻愈是困難。寒假中因各人家中都有活動安排,無法聚在一起,我們只能透過網路、電子信箱、電話連繫來溝通。但是在充分溝通之後,即使有難以處理的,我們會在老師的協助下將意見整合。
這個網站、這個專題研究,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巨大挑戰,可是,也是我們學習成果最豐碩的體驗。


六、活動心得感言:

日星鑄字行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鉛字鑄字行,是一個蘊藏著深刻文化意義的地方。
老闆張介冠先生為了傳承鑄字產業與活版印刷的工藝文化,在活版印刷產業已被電腦數位印刷取代的現在,仍堅毅地保留了日星鑄字行,持續書寫著印刷工藝的歷史!

希
望透過我們的專題研究,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日星鑄字行」,感受活版印刷的奧妙、鉛字的傳統工藝之美,及正體漢字的美麗與價值。

活
動剛開始時,我們其實都不大清楚究竟要做什麼?自從小組正式開始運作之後,才驚覺原來有這麼多的準備工作,因為這對我們來說幾乎都是不曾接觸過的事情。蒐集資料、擬訂題目、工作日誌撰寫、整理製作報告文章、親自訪問、參觀,都讓我們耳目一新!


整
個過程讓我們不只學到整理、蒐集資料的能力,導覽解說的勇氣與信心,還有接觸到為保存鑄字的傳統工藝及活字印刷的文化而默默努力的人物,進而感受到他們為保留傳統工藝及文化奉獻付出的熱情,真的很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學習的機會!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