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輾轉遷徙
【飄洋過海】輾轉遷徙-國共戰爭

國共戰爭
陳的近代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國共戰爭史,大陳島更是國共(國民黨、共產黨)鬥爭的
最後戰場。1953年韓戰結束後,中共將兵力集中於閩浙沿海,共軍於1954年起開始猛烈
攻擊外島,1955 年1月攻下「一江山」島,使大陳島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共軍攻陷。

一江山失守後,中共日夜轟炸大陳,一天之內多達廿餘次,島上民眾死傷頻傳。
1月下旬,政府決定撤退大陳全體軍民。8日,全島軍民共18,000餘人分梯次登艦,在美國
第七艦隊護航下安全抵台。

大陳島軍民登艦撤往臺灣 登上來臺軍艦的大陳島居民


遠離故鄉
「金剛計劃」是台灣和美國為了大陳撤退所共同合作進行的一項軍事行動,計劃內容主
要是撤退上下大陳、披山、漁山等島,將島上的軍民物資等全面撤離。
在政府和美國的合作下,「金剛計劃」順利完成,而大陳地區的百姓則在這次計劃中,離開
原有的家園,到台灣展開新的生活。

撤往臺灣的大陳島居民 抵達臺灣基隆港的大陳島居民


為國共戰爭的關係,使大陳地區的百姓,放棄家園跟隨政府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原本抱著
短暫避難、暫時離開故鄉的心情來到台灣(政府對大陳島上的居民強調,到台灣只是短暫
的避難,很快就會再回到大陳島上,並且規定每人攜帶的物品不准超過100 磅,因此百姓們
所攜帶的物品多半以簡單的衣物和錢財為主,也有人準備不及,將一堆銀幣和銅錢埋在
院子底下,想等回大陳時再將其挖出。),沒想到台灣卻成為他們另一個故鄉。

 

資料來源: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下)》。
孫靜江的《大陳紀略》(1965)、王炎的《大陳記實--島嶼傳奇》(1967)、
台北市溫嶺同郷會所編《溫嶺縣續志稿》(1987年10月) 、
陳仁和之《大陳島--英雄之島》(1987年4月)。

圖片來源:http://blog.yam.com/elvis3055/article/3493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