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遊記為三年級共讀書

◎ 中國小說的發展

 

.筆記小說(文言)

1.此為魏晉南北朝時的小說,其特性為:「殘叢小語」、「粗陳梗概」及「未有意為小說」。

2.可分為:

*記述人物遺聞軼事和言談舉止等的「志人小說」,如《世說新語》。

*專記神仙方術、妖魅鬼怪、佛法靈異、殊方異物等的「志怪小說」,如《搜神記》。

.傳奇小說(文言)

1.此為唐代時發展出價值足以與近體詩相比擬的文學體例。這些小說從「傳錄」至「作意」、「幻設」(即  「有意為小說」),從「叢殘小語」、「粗陳梗概」到「篇幅較長」、「敘述婉轉」,已突破唐前小說單   純傳錄怪異見聞的性質,而能自覺的進行想像和虛構,使人物形象鮮明,內容體材廣泛,並漸漸著重現實   社會人生的描寫,這是中國小說成熟成形的開始。

2.其說法為:

  *宋代洪邁:「唐人小說……言事淒婉,間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一代之奇。」
  *
明代胡應麟:「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   寄筆端。」

3.代表作品為:

  *初唐時保留志怪小說餘風的《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遊仙窟》。

  *中晚唐之後,有記遊俠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娘》、《柳氏傳》;記才子佳人的《李娃傳    》、《霍小玉傳》、《鶯鶯傳》;記史事的《長恨歌傳》;記佛道思想的《南柯太守傳》、《枕中記》    、《杜子春》等。

.話本小說(白話)

1.此為宋代的小說形式。話本,指「說話」藝人講唱故事時所依據的底本,「說話」就是「說書」、就是講   故事。兩宋時說書藝術十分普遍而繁盛,而說書人在口授心傳中不斷的豐富「說書」內容,為了使師徒傳   授方便,就有了「話本」這種說書底本的出現,甚至還出現專門修改、編寫話本的文人組織「書會」,透   過書會文人的改寫,使得簡略粗陋的說話底本,發展為可供閱讀的文學作品,於是「說話」技藝遂伸展成   平面上的文學:話本小說。

2.代表作品如:《大宋宣和遺事》(其中有「梁山」故事,是日後《水滸》的底本)。

 

.章回小說(絕大部份為白話)

1.此為從宋元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小說,盛行於明清兩代。話本中有一種「講史」形式,由於歷史   故事內容較長,須分多次講說,為使聽眾便於加深印象,每次講故事時便有一個中心內容,及一個醒目的   標題,這樣就逐步形成分章立回目的體例。而為了吸引觀眾,每次說書人講說故事時,總在緊要關頭打住   ,而在末尾形成「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形式,以便吸引聽眾有興趣再聽下去。

2.明代的章回小說多為「再創作」,如:《水滸》、《三國》、《西遊》

  清代的章回小說多為「個人獨立創作」,如:《紅樓》、《儒林外史》。